近日,青海省首个村级档案数字化加工示范点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建成投用。该档案室的建成投运将切实解决以往档案分散存放、查询效率低下、数字化程度不足等村级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大幅提升群众查档效率,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今年以来,互助县以村级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便利化为导向,统筹考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的显著发展成果,在班彦村探索实施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和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组建“兰台党员先锋队”高质量整理完成班彦村2014年至2024年文书档案、脱贫攻坚档案、土地确权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会计档案等各门类档案共652卷(盒)510件(册)。编制归档文件目录、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共7册。建立村级档案安全保管、查借阅、保密等8项制度,完善档案查借阅、典型事例登记等“七簿一册”。通过高精度扫描、著录、标引,成功生成规范电子档案26269画幅。班彦村村级文书档案、脱贫攻坚档案、土地确权档案等实用性档案全部实现“一键检索”查询利用,为推动全县档案数字化建设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结合全省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互助县投资4万元建成村级标准化档案室,配备档案柜、查档桌、扫描仪等专业设备,并落实防火、防盗、防光、防虫、防鼠等档案安全保障措施,为档案规范化建设和数字化加工筑牢硬件基础。搭建村级档案管理系统,完成文书、脱贫攻坚、土地确权、照片档案数据挂接,实现电子档案的高效管理、安全存储和快速检索,初步实现全省首家村级档案计算机管理软件查阅档案。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王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