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突发山洪,汛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责任,甘肃省兰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第一时间吹响青春集结号,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优势,生动诠释民有所需、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铮铮誓言,筑起“青春堤坝”,让青春的身影成为浊流中坚毅的航标。
党建引领,彰显中坚力量
面对榆中突发汛情,兰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快速反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在共青团兰州市委的统一部署下,迅速成立前线指挥部,“新兴领域朋友圈”“青春集结号”迅速响应,130余名来自不同行业携带专业设备的应急技术人员、物流从业者、医护工作者等迅速组成“青春突击队”投入救灾,市青联、青企协等友邻伙伴,紧急募集急需物资超150万元,并将这些物资精准调配至18支青年突击队、11支青年志愿服务队、3个安置点及受灾村社,为一线青年配齐“装备”、加满“燃料”。
冲锋在前,淬炼兰州青年
“党员带头冲锋,团员积极跟进,道路淤塞,救援受阻,快一分清通,乡亲们就多一分希望!”抱着这样的信念,200余名青年志愿者轮番上阵,铁锹与淤泥碰撞声不绝于耳,血泡磨破手套也无人退缩,经过连续奋战,13.6公里的主干道和村道恢复通行,3条“生命线”重新畅通。兰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党支部青年党员、甘肃方舟救援队队长曲波带领50余名青年突击队员,协同消防、应急等部门,在塌方断路、泥石流频发的危险环境中展开救援。队员们操控搜救无人机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及家人被困后,迅速架设生命索道,蹚着齐腰深的洪水靠近被困群众,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护在怀中转移至安全地带。在榆中三中安置点,160名志愿者24小时轮值,1500多个小时的守护,让350余名受灾群众有了临时港湾。“阿姨,热饭来了”“小朋友,我们一起玩”,点滴关怀让群众内心充满温暖,“童心港湾·心灵驿站”为58名受灾孩子驱散阴霾,“益剪联盟”为乡亲们剪去愁丝。
凝心聚力,谱写青春续航
沾满泥浆的脸庞、划破的迷彩服、满是伤口的手掌,就是“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最有力的诠释。上庄村安置点帐篷里,19岁的赵元浩几天前还是被救援的受灾群众,看到党员冒雨搭帐篷、送热饭,身为团员的他带领12名同龄人组建“青春服务队”,从“受助者”变身“助人者”,成了安置点的“生力军”。东北大学谢新华连续数小时转运物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靳瑞主动护送乡亲们转移,大连交通大学谢荣华在安置点坚持值守,在这里,抗洪一线成为锤炼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在这里,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急难险重中愈发坚定,在这里,他们用略显稚嫩却无比坚实的臂膀,托举起生命与希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见习记者 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