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重庆长寿区双龙镇,连片稻田翻涌着金色波浪,多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穿梭作业。“亩产提高了10%,每斤1.28元的保底价收购,今年真是丰收又增收!”种植大户罗双霖捧起金灿灿的稻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派丰收景象背后,是重庆“村村旺”农业互联网平台推行的“企业+合作社+农户”创新模式结出的硕果。今年,该平台在双龙镇推广标准化种植的3000亩订单水稻,预计总产量可达2250吨。
“种子要温水消毒,施肥要看土壤‘体检单’,每个环节都有技术标准。”罗双霖所说的《优质稻种植规程》,是“村村旺”为种植户量身定制的技术指南。平台不仅提供驻田技术员全程指导,还以保底价收购稻谷,让农户吃上“定心丸”。
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注入新动能。“村村旺农服通”APP汇聚了全市377家农业服务主体、1.7万个经营主体和1945名农机手,接入农机具10468台,提供测土配肥、农机调度、农技问答等全链条服务。“以前施肥凭感觉,现在手机一点就知道该施多少肥,既省成本又增产。”一位正在操作APP的农户说。
更令人欣喜的是,水稻收割后,土地将立即轮作青菜头,形成“水稻-青菜头”粮菜轮作模式。2025年,该模式将在渝西片区推广至12万亩,预计年产优质稻6万吨、加工用青菜头10万吨。目前,合川、铜梁、大足等地的3家粮食储备库已提前签订收购协议,构建起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保障。
从标准化种植到智慧农业服务,再到高效轮作模式,“村村旺”正在用科技赋能农业创新发展,让更多农户在“颗粒归仓”中收获实实在在的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