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亿!中国啤酒大变局

华商韬略2025-08-19

1300亿!中国啤酒大变局

盛夏的狂欢,从啤酒节开始。

从哈尔滨的松花江畔到拉萨的布达拉宫广场,酒花的香气随着各地啤酒节的扎堆登场,持续点燃夏日的消费热情。

与以往不同的是,精酿啤酒已从角落里的配角,站上了流量C位。

过去一年,这个曾被视作“啤酒极客专属”的小众品类迎来爆发:当传统工业啤酒巨头遭遇产量与营收的“双降”,精酿啤酒却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啤酒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

一匹黑马

2024年8月,金星啤酒网络直播间,一场低调的新品发布会正在进行。

没有网红带货,没有流量明星,只有金星啤酒的员工对着镜头朴实地介绍:“这款信阳毛尖精酿,一口能尝三香——酒香、麦香、茶香。”

就是这场看似随性的直播,却在啤酒江湖掀起惊涛骇浪。

开播首日,6吨精酿啤酒一抢而空,金星一夜登顶啤酒销售榜。截至今年6月,金星中式精酿已累计销售1亿瓶,产量突破10万吨。

始料未及的爆红,让创办于1982年的金星啤酒集团完成了惊艳亮相。这个扎根中原四十余载的啤酒品牌,一直在巨头碾压的夹缝中默默生长,如今却凭借一杯茶酒融合的精酿,让全国消费者记住了“河南不仅有毛尖,还有金星啤酒”。

“一说啤酒,就是德式、美式、比利时式,我们中国的好东西那么多,应该有我们中式风味的啤酒。”金星啤酒研发副总监刘国林说。

信阳毛尖精酿的爆红,不仅让“茶啤”一举跻身行业风口,更打开了精酿啤酒创新想象的闸门。

然而,追溯这场以茶入酒的风味革命,金星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2017年,北平机器的“明前龙井小麦精酿”就已在精酿圈小有名气;青岛、嘉士伯等大厂也曾试水茶味啤酒,但一直未能突破小众圈层。

直到2024年夏天,金星用一场现象级爆红,才真正让“茶啤”从精酿酒单走向大众餐桌。

行业巨头纷纷入局:青岛推出红枣金骏眉,燕京上线茉莉白啤,百威中国带来花生乌龙和柚子绿茶,盒马、永辉乃至三只松鼠、海底捞等跨界玩家也摩拳擦掌,加入新赛道。

京东超市公布的一组数据印证了茶啤的规模化爆发:2024年“双11”期间,茶味啤酒在该平台的成交额暴增5324%。

就像当年新茶饮掀起的创新浪潮一样,啤酒不断突破传统的边界,将中国大地的千滋百味尽数酿入杯中。

云南玫瑰、潮汕油柑、重庆火锅、贵州红酸汤相继被请进酿造车间;陈皮、花椒、木姜子、见手青等特色原料也被融入发酵工艺。柠檬鸭屎香、洛阳牡丹白啤、黑狮玫瑰红,一个个天马行空的名字在不断冲击消费者认知的同时,市场给出了热烈回应: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已突破800亿元大关,同比增幅超30%。其中,融入中式创新元素的产品占比从5%跃升至18%,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精酿品类的异军突起,与传统工业啤酒增长乏力形成鲜明对比。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2024年六大啤酒巨头中仅燕京(+1.6%)和珠江(+2.62%)实现销量微增,而百威亚太中国(-11.8%)、青岛(-5.86%)、华润(-2.5%)和重庆啤酒(-0.75%)均遭遇不同程度下滑。

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的行业变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总产量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食品饮料工业协会调研显示,啤酒行业成为该领域唯一营收下滑的品类,整体收入萎缩5.7%。

传统工业啤酒,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当精酿啤酒的“口味风暴”遇上工业帝国的黄昏,或将重塑整个行业的格局。

何以突围

在固有印象里,苦味一度是精酿啤酒的灵魂。早期因口感过于专业和浓烈,精酿长期局限于资深爱好者的窄众市场。但是随着中式精酿的突围,这个源于欧洲的品类已完成本土化蜕变。

以茶啤、果啤、食啤等为代表的“新中式”精酿,融合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与现代消费需求,通过降低酒精浓度、提升适口性、强化社交属性,成功赢得年轻消费群体。

《天猫啤酒趋势白皮书》显示:18~24岁的Z世代正以男性25.9%、女性39.8%的消费增速成为精酿市场的核心驱动力。这一代年轻人不喜欢父辈们的“酒桌文化”,却依然追求美酒带来的味蕾惊喜与微醺体验。

相比单调划一的工业啤酒,可甜可咸、味道层出不穷的新派精酿更得年轻人的心。他们或许分不清艾尔与拉格的区别,也不清楚世涛和IPA到底是什么,却甘愿为一口独特滋味打开钱包。

避开觥筹交错的商务酒局,他们在音乐节的草坪上举杯自拍,在露营地的篝火旁嘬着泡沫唱唱跳跳。从夜店狂欢到小聚佐餐,年轻人的饮酒场景越来越多元。

对此,华润啤酒原掌舵人侯孝海曾指出,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传统消费场景将逐渐减少,而基于新场景的产品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创新落点。事实证明,通过啤酒节、演出赛事等场景营销,精酿啤酒已渗透年轻人19%的社交场景,为行业开辟了可观的增量空间。

与传统工业啤酒长期由男性主导的消费格局不同,精酿消费群体中女性占比已飙升至55%,在金星“冰糖葫芦”等创新产品线中,这一比例更是突破60%。

“我们原以为啤酒是男性主场,没想到女性消费者不仅占比高,还出现复购。”金星啤酒副董事长张峰的感慨,道出了精酿破圈的重要原因。

有数据显示:18~35岁女性消费者对果味、茶香等清爽型精酿的偏好尤为突出,这一需求正加速新精酿产品向“小甜风”方向迭代。与此同时,女性群体对国潮、联名等敏感度极高,90%以上的消费者愿意为创意新颖、视觉精美的设计支付溢价。

有人预测,2025年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将突破1300亿元,而女性消费者正成为这一增长曲线的最大变量。

从曲高和寡到大众接纳,推动精酿走向寻常巷陌的另一关键推力,是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品质追求。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对啤酒的需求已从低价畅饮转向品质与健康的双重考量。

传统工业啤酒为压缩成本,采用大米、淀粉、糖浆等替代麦芽,导致酒体寡淡,被戏称为“水啤”。这类啤酒不仅口感单一,还因嘌呤含量高易引发痛风等健康问题。而精酿啤酒严格遵循“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的原料标准,拒绝添加剂,在品质和健康上更胜一筹。

“兜里有钱了,就不想喝大绿棒子,改喝精酿了。”有消费者如此直白地表示。

这一变化与啤酒行业的高端化转型不谋而合。2018年前后,华润、青岛、燕京等龙头品牌相继调整战略,从规模导向转向利润优先。华润通过收购喜力等国际品牌布局高端市场,青岛则推出“一世传奇”等千元价位的高端产品线,全力迎合消费升级趋势。

精酿啤酒凭借其差异化风味和健康属性,成为高端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搅局者

精酿啤酒,英文名字Craft Beer。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最初由美国啤酒酿造商协会(Brewers Association, BA)提出并定义,旨在区别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啤酒。国际上通用的定义包含三大核心标准:小型(年产量不超过600万桶)、独立(非精酿酿造者持股不超过25%)、传统(采用艾尔高温发酵工艺)。

在中国,精酿啤酒的定义更具包容性。有业内人士认为,只要遵循麦芽、酒花、酵母、水四大原料的精致酿造工艺,即可称为精酿啤酒。

精酿啤酒在中国的故事始于一群“叛逆者”的味蕾觉醒。

2008年,留学归来的高岩在南京创立“高大师”,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家专业精酿啤酒厂,他用一本《喝自己酿的啤酒》启蒙了第一批精酿爱好者。同期,在北京胡同深处,美国人Carl Setzer创办的大跃啤酒用“少帅IPA”打破了人们对啤酒的单一认知;在上海,曹晖用原本打算买玛莎拉蒂的钱买下一个酒厂,开始了中国精酿的早期实验。

这些拓荒者面对的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市场荒漠。2012年,全国精酿啤酒公司仅有7家,销售量不足57万千升,不足啤酒总产量的0.1%。设备靠进口,原料需空运,消费者更是一头雾水——“为什么这啤酒这么苦?”“为什么这么贵?”成为早期精酿从业者最常听到的疑问。

但也有人愿意为几十上百一杯的“液体面包”买单,他们大多是海归、外企职员和文艺青年,这也是中国第一批精酿消费群体。

2012年是中国的精酿元年,这一年全国有20多个城市成立精酿啤酒协会,自酿爱好者突破万人规模。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牛啤堂、熊猫精酿、楚门精酿、北平机器等,大都诞生于这一时期。

此后,精酿啤酒公司数量激增。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现存与精酿相关的企业有2.4万余家;其中,近一年内成立了超4000家。

如今,精酿的版图已不再局限于小作坊式的作业,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下场。

2024年11月,燕京啤酒在湖北十堰投建年产5000吨的精酿工厂;青岛啤酒年产100万千升高端特色啤酒的工厂也于2024年动工;华润啤酒精酿工厂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投产后将打造“雪花啤酒小镇”。

尽管啤酒巨头们纷纷涌入精酿领域,但对他们而言,规模化量产的“工业水啤”仍是其业务基本盘,而高端化产品更多是为提升利润服务。也因此,一些品牌采取了“借力打力、坐收其成”的策略,比如百威收购拳击猫,嘉士伯旗下的重庆啤酒收购京A。

在淘天集团酒行业总经理张则元看来,目前大型酒企的精酿业务仍处于试水探索阶段,精酿啤酒市场的主要销量仍依靠区域老牌酒厂来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具备强大供应链优势的知名零售企业作为新玩家强势入局,将精酿啤酒从“轻奢品”重新定义为大众“快消品”,大有“搅局”之势。

例如,盒马推出的德式小麦1升装鲜啤酒售价为13.9元/瓶;胖东来DL精酿系列单瓶最低仅2.5元;永辉旗下的精酿白啤,500ml装价格在5元左右;京东七鲜的精酿产品很多售价在15-20元之间,价格很亲民。

那些在酒坊中搅动着麦芽的“前辈们”或许不会想到,精酿的世界这么快就迎来了“9块9”的时代。

刀光剑影才是市场底色。

对比欧美10%~25%的精酿渗透率,我国精酿啤酒的市场占有率虽然还是个位数,但差距的背后,正是千亿市场腾飞的起点。

海关答疑:进出境邮件“一站式”办理平台使用指南

2025-08-23

秋粮全面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 各主产区加强田管夯实稳产基础

2025-08-23

小特产撑起大民生 快递织就雪域高原致富网

2025-08-23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3000万元支持云南严重洪涝地质灾害灾后应急恢复

2025-08-23

“一键换新”升级体验 景区“链接”电影元素激活跨界新玩法 释放消费强劲活力

2025-08-23

社区食堂“上新”!关键小事变民生大事 贴心服务暖民心​

2025-08-23

打开创新“阀门”解锁一盏青绿背后“文化密码” “中国新特产”全球消费版图越画越大

2025-08-23

时政现场说丨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雪域高原迎来幸福新时代

2025-08-23

迎“开学季” 孩子健康运动遵循三原则

2025-08-23

雷雨一来就咳嗽气短 过敏人群警惕雷暴哮喘

2025-08-23

抗议意大利副总理言论 法国外交部召见意大使

2025-08-23

热点问答丨加沙饥荒有多严重?外来援助管用了吗?

2025-08-23

特朗普新任命38岁驻印度大使 向莫迪释放重要信号

2025-08-23

日本首相与到访的韩国总统举行会谈 讨论双边关系等问题

2025-08-23

多视角解码节令之美 是守护,也是敬畏、更是传承……

2025-08-23

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应急响应

2025-08-23

「中旅帶你睇熊貓 海洋生態Summer Fun」今舉行 900市民睇大熊貓共賀國慶

2025-08-23

长安街新亮相的花坛,会唱歌!

2025-08-23

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西成铁路(西宁—成都)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项目“8·22” 重大垮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

2025-08-23

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2025-08-23

努力营造公平、活力、放心市场环境

2025-08-23

「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巡展開幕為嘉賓導賞 香港青少年軍總會一眾年輕講解員表現令人讚歎

2025-08-23

「粵港澳大灣區禁毒高峰會」下月5日在港舉行

2025-08-23

行李藏270萬元大麻花 泰國抵港26歲旅客斷正

2025-08-23

市民foodpanda甫下單即收詐騙短訊 墮假客服圈套慘失7萬元

2025-08-23

北角住宅大廈火警 七旬翁全身燒傷昏迷送院搶救中

2025-08-23

海南农技人员赴山东学习“潍坊模式” 赋能瓜菜提质增收

2025-08-23

台风“剑鱼”趋向海南岛南部沿海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2025-08-23

最大规模军乐团即将亮相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

2025-08-23

“横看一条线,竖看一个人” 180秒解锁受阅队员背后的“风、花、雪、月”

2025-08-23

少年意气、挥斥方遒,阅兵场上见!青春之歌唱响阅兵训练场

2025-08-23

水清岸绿、万鸟和鸣、荒山蝶变共绘和谐生态画卷 多视角看如诗如画大美中国

2025-08-23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丨西安紧盯突出问题深化整治 松绑减负促担当

2025-08-23

暑运观察·精细化服务畅通“铁路+飞机”无缝衔接“软硬联通”

2025-08-23

入秋后为何频繁流鼻血、皮肤问题频发?如何正确应对?科普时令节气与健康↓

2025-08-23

乌克兰空军一架米格-29战斗机失事 飞行员死亡

202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