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陪写作业”了,让孩子喘口气吧

中华网2025-08-08

说来真是奇妙。

那天我在咖啡馆写稿,邻桌一个五岁小男孩正奋笔疾书,鼻子上还贴着一颗小恐龙贴纸。他妈坐对面,眉头紧锁,盯着他写,像在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手榴弹。

“不是这个‘日’!你写得像一根肠子挂在天上!”

小孩低着头不说话,嘴里鼓鼓的,不知是在哼歌还是在忍泪。我看了眼他手中的铅笔头,已经短得能当牙签用了。

我心里一沉,忽然意识到,这个场景太熟悉了。

不是别的地方,是我们所有童年的某个深水区,是一种被凝视、被打断、被替写、被误解的教育仪式。

而且更可怕的是,它还在一代代地复制。

再后来,我去写稿时总忍不住看看孩子的作业本进展如何。他的笔迹越来越涣散,写到后面已经像在用脚趾头写字。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我爸也盯着我做作业,甚至一度盯到我放弃治疗。

他说我是“三秒记忆的金鱼脑”,我说他是“带刀监工的唐僧嘴”,然后我们都被我妈骂了。

一、盯得越紧,学得越废

人类的专注力,像一只脾气极差的猫,你越想撸它,它越想挠你。

当一个孩子本来好不容易沉下心去算一道数学题,灵光一闪,几乎要和“分数通分”达成某种心灵契约时,家长一个眼神就过来了:“你是不是又做错了?”

哦豁,这个念头像被打断的梦一样,从此再也连不上了。

我朋友家小孩上初二,做化学作业时她爸总在旁边站着。不是因为他懂化学,而是因为他“有经验”,他对经验的定义就是“我能看到你出错的瞬间,并且立刻指出来”。

有一天小孩没忍住说:“爸,你这么盯着,我脑子像开着三个浏览器同时加载,一直卡顿。”

后来她爸不盯了,换成隔墙监听,结果孩子成绩更差。她爸气得说:“你是不是就喜欢没人看你!”

他女儿反问:“你写PPT时,领导坐你旁边盯着一句句改,你啥心情?”

沉默,持续一分钟。

再比如,我弟弟小时候学写作文,写了篇《我最敬佩的人》。他写他爸,说他工作辛苦,还教他做题。作文才三百字,他爸看完之后说:“用词不当,中心不明,结尾潦草,语病四处都是。”

我弟忍了忍,说:“那我改成写我妈行吗?”他爸愣了一下说:“你妈也没多大本事。”弟弟改了标题,写《我不敢敬佩的人》,从描写到对比,从事件到反思,一气呵成。老师看完说:“构思巧妙,讽刺有力,给你满分。”

他爸当晚气得没吃饭,说:“你这不是写我吗?”

我弟看了眼满分作文,幽幽道:“你不配被写进教材。”

道理很简单:盯着孩子写作业,不等于孩子会写出好作文;而让他有情绪、有体验、有表达的自由,才可能写出真东西。

二、你以为的偷懒,是孩子的自我保护

人不是机器,学习更不是搬砖。

当一个成年人需要午休、摸鱼、刷剧、看天花板,甚至需要对着猫发呆来恢复精神状态时,为什么孩子就必须像宇宙飞船那样24小时高强度运行?

而家长往往只看到他“趴在桌子上”,却忽略了他刚刚也在满头大汗地解决一道10分的压轴题。

很多父母容不下孩子“停一下”,总觉得“停”就是浪费、堕落、退步。

其实不是,人在任何学习过程里都需要“低谷修复”——这是大脑在整理、巩固、整合信息,不是怠惰,是生理需要。

就像我一个读书特别猛的表妹,连看《红楼梦》都能像高考备战一样做思维导图。有天她坐沙发上看动漫,她妈就暴怒:“你不是说复习历史吗?!”

她头都没抬:“不懂了吧,这是《鬼灭之刃》,我在研究封建家族制度。”

再比如,朋友家孩子学习一直中规中矩,不上不下。

有天他妈狠下心请了个“特训家教”,要求每天监督写作业,必须坐在旁边全程盯梢。三天后,孩子发现了“对抗机制”:写到一半假装肚子疼,钻厕所看漫画;被发现后就躲进衣柜睡觉;最离谱一次,他居然在晚饭时间边吃边喊:“我正在背诵圆周率!”

后来成绩还是没提上去,但倒是编出了好几个段子。

他妈怒吼:“你把全家当喜剧节目了是不是?”孩子一边嚼着饭,一边点头:“对,因为悲剧我已经演不动了。”

所以啊,一个孩子要是连“偷懒”都被否定,他还有什么空间去学习生活的节奏?

三、盯紧孩子,是伪努力

小学靠盯,可能短暂有效,因为题不难、知识浅、时间短;初中再盯,开始拉扯、对抗、冷战;到了高中,如果孩子没有“内驱力”,哪怕你蹲他书包里也拉不动成绩。

内驱力,说白了就是:我愿意学、我觉得学有用、我在学中能感到快乐或意义。

但是,父母若把所有精力放在“结果达成”上,孩子就会失去“过程享受”的机会;你替他担心一百分,他就再也不会为八十分感到高兴;你全权代劳做选择,他永远都不会发现“我也能为自己负责”。

比如,隔壁一个家长,为了逼孩子好好学,制定了“家庭军规”:早五点半起床,晚十一点睡觉,所有作业必须由她亲自过目签字。

结果孩子在期中考试中,语文勉强及格,数学刚过线,英语爆冷58。她崩溃大哭,问:“你为什么这么不争气?”孩子揉着眼睛,答:“我以为我就是来帮你完成你的焦虑任务清单的。”

她骂他冷血无情,他却耸肩说:“你爱我,不代表我爱学习。你怕输,不等于我怕挂科。”

所以啊,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孩子成绩不好,而是父母太怕孩子“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说到底,很多家长以为“监督”是关心,“盯梢”是爱,“批评”是负责,其实在孩子眼里,那些眼神是压迫,那些打断是羞辱,那些期待是枷锁。

你可以适当提醒,但不能剥夺选择;你可以鼓励努力,但别扭曲失败;你可以告诉他你在意他的学习,但更应该让他知道:你更在意他的情绪、自尊和人生的主动感。

毕竟,成绩是冰冷的,关系是热的;成绩是瞬间的,性格是永远的。你养的不是会考试的机器,是一个活人,是一个未来要走出你家门的、有选择权的成年人。

让他有机会决定自己的步伐,才能真正走出远方。

你们说呢?

海关答疑:进出境邮件“一站式”办理平台使用指南

2025-08-23

秋粮全面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 各主产区加强田管夯实稳产基础

2025-08-23

小特产撑起大民生 快递织就雪域高原致富网

2025-08-23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3000万元支持云南严重洪涝地质灾害灾后应急恢复

2025-08-23

“一键换新”升级体验 景区“链接”电影元素激活跨界新玩法 释放消费强劲活力

2025-08-23

社区食堂“上新”!关键小事变民生大事 贴心服务暖民心​

2025-08-23

打开创新“阀门”解锁一盏青绿背后“文化密码” “中国新特产”全球消费版图越画越大

2025-08-23

时政现场说丨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雪域高原迎来幸福新时代

2025-08-23

迎“开学季” 孩子健康运动遵循三原则

2025-08-23

雷雨一来就咳嗽气短 过敏人群警惕雷暴哮喘

2025-08-23

抗议意大利副总理言论 法国外交部召见意大使

2025-08-23

热点问答丨加沙饥荒有多严重?外来援助管用了吗?

2025-08-23

特朗普新任命38岁驻印度大使 向莫迪释放重要信号

2025-08-23

日本首相与到访的韩国总统举行会谈 讨论双边关系等问题

2025-08-23

多视角解码节令之美 是守护,也是敬畏、更是传承……

2025-08-23

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应急响应

2025-08-23

「中旅帶你睇熊貓 海洋生態Summer Fun」今舉行 900市民睇大熊貓共賀國慶

2025-08-23

长安街新亮相的花坛,会唱歌!

2025-08-23

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西成铁路(西宁—成都)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项目“8·22” 重大垮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

2025-08-23

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2025-08-23

努力营造公平、活力、放心市场环境

2025-08-23

「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巡展開幕為嘉賓導賞 香港青少年軍總會一眾年輕講解員表現令人讚歎

2025-08-23

「粵港澳大灣區禁毒高峰會」下月5日在港舉行

2025-08-23

行李藏270萬元大麻花 泰國抵港26歲旅客斷正

2025-08-23

市民foodpanda甫下單即收詐騙短訊 墮假客服圈套慘失7萬元

2025-08-23

北角住宅大廈火警 七旬翁全身燒傷昏迷送院搶救中

2025-08-23

海南农技人员赴山东学习“潍坊模式” 赋能瓜菜提质增收

2025-08-23

台风“剑鱼”趋向海南岛南部沿海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2025-08-23

最大规模军乐团即将亮相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

2025-08-23

“横看一条线,竖看一个人” 180秒解锁受阅队员背后的“风、花、雪、月”

2025-08-23

少年意气、挥斥方遒,阅兵场上见!青春之歌唱响阅兵训练场

2025-08-23

水清岸绿、万鸟和鸣、荒山蝶变共绘和谐生态画卷 多视角看如诗如画大美中国

2025-08-23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丨西安紧盯突出问题深化整治 松绑减负促担当

2025-08-23

暑运观察·精细化服务畅通“铁路+飞机”无缝衔接“软硬联通”

2025-08-23

入秋后为何频繁流鼻血、皮肤问题频发?如何正确应对?科普时令节气与健康↓

2025-08-23

乌克兰空军一架米格-29战斗机失事 飞行员死亡

202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