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伟大实践孕育创新理论,创新理论指导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作风好形象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一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扎实推进行动。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在长期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同时,也在同不正之风进行着不懈斗争,从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而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赢得历史主动。历史证明,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只有一以贯之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才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需要。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既有办大事、建伟业的巨大优势,也面临治党治国的特殊难题。习主席指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很牢固,但如果作风问题解决不好,也有可能出现‘霸王别姬’这样的时刻”,强调“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延安时期,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形成了“十个没有”的良好局面。当前,我们党面临新赶考之路上的诸多考验,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就必须驰而不息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筑牢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总是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把作风建设作为实现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以好的作风形象推动党的事业发展进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行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是需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过硬作风赢得发展主动,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从而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二
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各项举措符合客观规律、现实需要和人民利益,全面提高党的作风建设成效。
找准切口。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须突出重点,实现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是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必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严字当头,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对享乐奢靡歪风露头就打,对隐形变异新动向时刻防范,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要拿出恒心和韧劲,走出作风问题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怪圈,紧盯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切实管出习惯、抓出成效;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对标党性要求查根源、对表党风要求找差距、对照党纪要求明底线,一体推进强党性、正党风、严党纪,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系统施治。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增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打好“组合拳”切实激活作风建设“一池春水”。要加强全局性谋划,立足战略全局高度思考和定位,将作风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绘制作风建设“战略蓝图”;要加强整体性推进,围绕抓思想、强组织、正风气、严执纪,同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整”顽瘴痼疾、歪风邪气,“破”潜规陋弊、利益藩篱,“立”新风正气、良好生态;要坚持以点带面,加强示范性引领,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树立起作风建设的标杆,促进党员干部在见贤思齐、比学赶超中永葆共产党人、革命军人政治本色。
标本兼治。抓作风建设,如何既治标又治本?习主席明确强调,“坚持破立并举,注重建章立制”。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容不得我们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要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则,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制定新的法规制度,完善已有的法规制度,废止不适应的法规制度;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以权力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
三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责任担当,坚决打赢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
以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重视理论学习、注重思想改造,是我党我军永葆性质宗旨、始终保持优良作风的重要保证。要自觉增强理论武装的责任感紧迫感,联系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任务,联系本部门本单位抓作风建设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吃透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查摆作风问题、集中整治作风打牢思想政治基础;要突出“关键少数”,强化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发扬“挤”和“钻”的精神,用好个人自学、集中研讨、专题调研等手段,切实把理论素养这个胜任领导工作的本领搞过硬;要建立理论武装工作的科学评价体系,重在思想改造、重在融会贯通、重在指导实践,改变简单化、浅表化、纯量化的评价标准,让理论武装真正成为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方式。
以文化培育涵养廉洁品格。文化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廉洁文化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培育风清气正的文化土壤,充分发挥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军史馆和各类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作用,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和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让我党我军的廉洁基因代代相传;要丰富廉洁文化传播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用好漫画、短视频、微电影等载体,不断增强廉洁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要营造崇廉尚俭的整体氛围,开展廉洁文化进机关、进基层等活动,使廉洁文化融入工作训练与日常生活,推动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廉洁自律标准。
以监督问责形成震慑效应。监督问责是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对违反党的纪律和作风要求的行为进行全面监督和严肃问责,能够有效促进党员干部时刻保持警醒,确保党的作风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各级纪委、机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和群众监督的主体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严肃问责,不仅追究直接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责任和监督责任,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坚决防止和纠治监督“放松”、执纪“放水”、问责“放宽”;要强化问责结果运用,将问责情况与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等挂钩,切实发挥问责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执笔:祁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