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慧保天下
4月30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批复,核准凌晨凯担任明亚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亚”)董事长。
一纸任命迅速引发业内热议:其一,凌晨凯出身京东,长期深耕零售领域,此前并无保险行业从业经验,却跨界执掌一家老牌保险中介;其二,明亚创始人杨臣从董事长转任总裁,意味耐人寻味。
实际上,很多知情人士对于此番人事调整并不感到吃惊,明亚控股权已几经更迭,杨臣已经不是实际控制人,此次调整,不过是控股股东PAG的内部人事调整。甚至有很多业内人士对明亚,对杨臣个人表示“羡慕”,明亚在行业发展高度景气时期出售控股权,创始团队成功套现数亿元,对于当下业务承压、估值低迷的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及其创始人们,这一成功已经难以复刻。
即便是明亚自身,或也难以在资本市场再现上述高光时刻,2023年,“报行合一”在银保渠道率先落地,就已经有传闻称PAG有意出售明亚控股权,但至今未能实现。
01
凌晨凯出任明亚董事长,原董事长杨臣已转任总裁
凌晨凯出任明亚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是在4月30日正式获批的,此后大量媒体以“原京东副总裁加盟明亚保险”为题进行了报道,给人以凌晨凯加盟明亚卖保险的错觉。
业界人士也对此予以高度关注,作为国内寿险专业中介中的头部机构,明亚在经代渠道地位举足轻重,而杨臣作为明亚创始人,长期担任董事长兼CEO一职,是明亚绝对的“灵魂人物”,其职务的变动自然也非同小可。
据慧保天下了解到的情况,明亚控股权早已为太盟投资集团(PAG)所收购,而明亚法定代表人也早已不再是杨臣,接棒出任法定代表人的是来自PAG的严珉昱,杨臣早已卸任董事长,转任总裁一职。至于凌晨凯,早在2021年就已经离开京东,后加盟PAG,此次出任明亚董事长不过是PAG内部正常的人事调整。
当前,天眼查显示,杨臣仍直接和间接持有部分明亚股权,而据了解,此次人事变动后,其将继续留任明亚总裁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杨臣,生于1968年9月,现年56周岁,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专业,后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获得MBA硕士学位。杨臣曾就职于建设银行南京分行,后加盟海南航空集团,先后出任计财部副总经理、市场部总经理,集团执行总裁助理等职,2004年作为创始人之一参与创立明亚保险经纪。
凌晨凯,1974年生,早年从业于IT行业,曾任职于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后创办一家IT咨询公司。他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Tuck商学院毕业后加入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咨询,先后在其上海与墨尔本办公室任职,期间还成为贝恩大中华区消费品和零售行业实践的早期推动者之一。
2016年,凌晨凯加盟京东集团,担任集团副总裁,历任京东国际业务、零售全渠道及全品类发展等核心板块负责人,推动京东在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融合等方向持续突破。后续还曾兼任京东商城战略负责人,分管集团战略与投资工作。2021年,离开京东,加盟PAG。
02
明亚20年,控股权几经更迭,杨臣几成保险专业中介领域唯一高位套现创始人
明亚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金为7675.74万元,总部位于北京,是中国保险专业中介领域的头部公司之一。公司由杨臣亲手创办,起初完全由个人出资,开业之初他兼任董事长与总裁。然而,其创业之路并不平坦,2004年底起步时,明亚早期营销团队几近“全军覆没”,直至2007年,明亚迎来首个发展高峰,经纪人数量突破500人。
这期间,明亚大致可划分为“杨臣时代”与“胡海媂时代”。胡海媂来自麦肯锡,也是明亚最早的创业股东之一,曾长期以顾问身份参与公司发展。2007年4月,她辞去麦肯锡职务并加大出资,成为明亚最大股东,并接替杨臣担任董事长,杨臣则转任总裁。但2009年,杨臣重新回归董事长职位。
2008至2009年,明亚受金融危机影响发展放缓,2011年一度跌至谷底,经纪人仅剩200余人。2014年起,随着原华夏人寿、原天安人寿等险企在专业中介渠道加大投入力度,保险专业中介市场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而明亚作为头部机构,坚定贯彻精英经纪人路线,不仅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其业务品质也备受业界好评,规模口碑的双重夹持下,明亚也顺理成章成为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2017年3月,全新好与西藏厚元资本合作成立并购基金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佳杉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佳杉资产”),以8亿元收购明亚66.67%的股权,这部分股权由北京朴和恒丰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道合顺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胡忠兵、杨臣、卢洁合计持有。在此次交易中,明亚估值达到12亿元,朴和恒丰成功套现5.32亿元,明亚保险实控人杨臣套现2.68亿元。
紧接着,2018年2月,银鸽投资公告称,拟以现金交易方式购买明亚保险经纪66.67%股权。彼时该部分股权作价约11亿元,这意味着,彼时明亚的估值已经达到16.5亿元。不过此次交易最终未能实现。
2020年,明亚再次引入新资本。宁波市聚盟商务信息咨询合伙企业(以下简称“聚盟”)成为最大股东,持有53%股份,当前持股比例仍高达53.19%;宁波市亚荣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荣商务”)则持股6%,当然仍持股5.71%,位列第四大股东。
天眼查信息显示,聚盟的控股股东为成都金苹果教育集团,而其实际控制人则为深圳前海太宁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亚荣商务的控股方则为China Auto Leasing Holding Limited。然而穿透股权,种种迹象均表明,太盟投资集团(PAG)是明亚背后真正的操盘资本。
随着资本更替,管理层也在逐步更迭。2020年1月,亚荣商务法定代表人严珉昱出任明亚董事;同年8月成为法定代表人,并于当年获批总经理任职资格。2025年4月,亚荣商务法定代表人由严珉昱更换为凌晨凯,而后者,正是明亚新任董事长。
事实上,早在2024年明亚20周年司庆上,杨臣的职称便由“董事长”调整为“总裁”,不过根据天眼查,截至目前,他直接持有公司4.95%股份,并通过其他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有约6.29%,合计持股11.24%。
在明亚成立20周年庆典上,杨臣的演讲也释放出逐步“交棒”的信号。他在题为《铭记明亚恩,奔赴新程光》的发言中表示:“生命是短暂的,相较于回顾过去,我更喜欢憧憬未来。在各位的职业生涯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我也离我的职业终点越来越近。希望以终为始,与各位亲爱的明亚家人,一起见证中国保险经纪的未来10年。”
不少保险专业中介领域高管都对杨臣等能在行业高度景气时期成功套现表示“羡慕”,因为“纵观国内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创始人,几乎没有另外一个人能像他这样高位套现”。
而现在,随着“报行合一”在保险专业中介领域的深化,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估值暴跌,这种机会变得更加渺茫。2023年,银保渠道开始落地“报行合一”,业界预期“报行合一”将逐步推广至所有渠道,彼时就有传闻称PAG有意出售明亚控股权,但至今未见实现。
03
“报行合一”推动保险专业中介深度调整,业务承压估值低迷成行业通病
近年来,随着“报行合一”政策持续推进,保险专业中介所面临的冲击愈发显著。保费收入下滑、佣金空间压缩、营销队伍流失、展业难度加剧等多重压力之下,不少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被迫启动新一轮转型:降薪、裁员、组织架构重组、基本法改革、利益向一线倾斜,已成为普遍策略。尽管如此,保险专业中介的生存空间依然在不断被压缩。
据业内人士透露,2025年一季度经代标保保费仅为18.7亿元,同比骤降约70%,预计全年新单保费难以突破百亿元,保险专业中介市场规模显著萎缩,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估值也出现大滑坡。
在《保险科技IPO囚徒:一边扎堆上市,一边市值蒸发》一文中,慧保天下曾梳理2023年以来,国内持有保险专业中介牌照的科技公司受对赌协议影响,扎堆向美股或港股递交上市申请,又纷纷遭遇困境,即便成功上市,估值也大打折扣的困境。
文章提及“资本市场用脚投票,成功上市的保险科技公司们,也正在经历集体的价值重估。众多保险科技公司后续的股价表现堪忧——泛华上市后,股价一路狂跌,从发行价的16美元降至如今的0.38美元,跌幅高达97.6%。致保科技的股价也未能幸免,从发行时的4美元跌至1.479美元,破发幅度达到63.3%”。
“而截至2025年2月11日,8家在美股成功上市的保险科技、中介公司总市值较峰值时蒸发近140亿美元,仅有众淼控股一家总市值较发行时市值上涨72.66%”。
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些持牌的保险科技公司,即便是其他传统意义上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困境,业务发展承压,自然也难以受到资本的青睐。
相较之下,明亚虽然没有上市,但还是牢牢把握住了资本机遇,只是下一个控股股东的出现,可能要等到行业彻底走出低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