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率團訪問中東,成員中首次加入內地企業代表,充分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優勢,以及展現香港和內地優勢互補的協同效應力量。隨團的香港貿發局主席、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此行收穫豐富,他透露近日接獲不少內地企業反映想通過香港在中東等海外地區覓得投資項目,甚至把整個研發主題搬到香港,繼而在港上市,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他形容此行為中東企業「引進來」、香港和內地企業「走出去」發揮了橋樑作用,有助吸納更多中東企業來港投資,並以香港為平台進軍粵港澳大灣區和整個內地市場。有隨團的港企更形容,此行猶如「打開一扇窗」,期望能進一步加深合作。
林建岳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正在深度重塑,經濟重心東移,新興市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是次特首李家超中東行期間達成的合作備忘錄和協議涵蓋貿易與經濟、投資推廣、金融服務、航空與海事、高等教育、法律專業及體育等領域,還落實了中東兩國免簽證新安排,不但進一步增強香港與中東國家的經貿聯繫,同時亦深化香港與內地企業之間的協作,讓內地企業可通過香港拓展業務至中東及其他地區,為香港和內地企業帶來巨大機遇。
他進一步解釋,內地企業過去較缺乏直接與中東潛在合作夥伴面談的機會,但今次參與代表團讓他們能真實了解情況,是難得的一次實地考察,故希望日後能有機會相互開發市場。他續說,已盡力為隨團企業代表安排與當地的主權基金等企業一對一會面,讓它們能詳細洽談合作機會。
吳傑莊: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
隨團訪問的全國政協委員吳傑莊,其間代表他的高鋒集團和內地最大的數字銀行(微眾銀行),與中東的金融銀行簽署三方協議,合作推動金融科技項目,顯示今次出訪加深三地人脈結合,香港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的作用。
他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亦正身處內地跟進該份三方協議的後續事宜,他形容是次中東行是「打開了一扇窗」,為有潛力的港企與內地企業合作作出起步示範作用。
他透露,自己回港後接獲不少內地高科技企業反映,欲與港企合資,合力進軍全球市場。他指出,香港有良好的溝通文化、有信譽的知識產權,資本市場與股票市場暢旺亦是吸引內地企業投資的優勢。
吳傑莊表示,不少內地企業欲借助香港「出海」,目標不僅是中東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包括歐洲等市場,「美國不確定性太多,它們(內地企業)基本上暫不會考慮。」
他亦正組織一個涉及八至十間企業的訪問團,計劃今年底訪問阿聯酋及卡塔爾,期望能進一步深化合作並開展對接工作。
生產力局出海服務中心6招助企業遠航
(記者 張茗)全球經濟正在轉型,「出海」已成為香港及內地企業突圍而出的策略。早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訪問卡塔爾、科威特,為兩地企業搭橋開拓中東市場,並帶來豐碩成果,充分體現香港「超級增值人」角色。不過,在發展國際市場時,總容易遇上「水土不服」,故生產力局上月成立「The Cradle 出海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技術、市場對接、產品開發等支援。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昨日表示,中心成立至今已收到28間企業有關出海服務的查詢,顯示市場反應積極。
成立月餘收28企業出海查詢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指出,目前面臨深度重構的全球經濟,創科產業發展得到國家大力推動,「出海」已經成為許多兩地企業的重要發展策略。當中的高質量、創新、綠色、人才是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生產力局的「出海服務中心」上月11日正式成立,提供技術支援、國際標準對接、人才培訓等全方位支援,與中關村京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及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助力企業拓展全球市場。
該中心至今已與超過20個機構建立合作,並接獲28宗企業出海查詢,當中18宗為香港公司申請,7宗為內地公司,剩餘3宗為海外公司。此外,中心在東莞、香港、廣州、惠州等11個灣區城市舉辦13場集思匯,組織多場內地及海外的展覽及考察團,協助企業開拓全球網絡。
畢堅文表示,中心主要提供「出海6招」助應對挑戰,包括智能生產,協助遙距工廠管理自動化、政府資助計劃如BUD、EMF等諮詢服務等(見表)。生產力局表示,「建立出海服務生態」是今年聚焦的工作重點之一,將透過「出海服務中心」打造全面出海服務生態圈,但暫未有定下KPI年終目標,對企業亦無特定的審批標準或限制,強調會根據企業的個別實際情況,其出海需求及市場需求,提供相應意見。
陳祖恒指出,美國關稅霸凌行為導致中小企業面臨生產線不確定性增加、成本上漲,「因為唔知嗰客幾時落單或唔落單,唔知道幾時買(物)料或唔買(物)料,啲船又唔知幾時嚟,係大船或細船,」儘管這個局面難以控制,但製造其他出路以減低不穩定性的影響至為重要,故國家產業與其他經濟體系的合作,雙方共同尋求穩定性。
此外,生產力局去年於大灣區為逾百個企業進行出海項目,當中約半數與測試相關,其次是製造、技術開發、業務拓展等。在業務交流方面,生產力局於杭州、內蒙古等地舉辦內地展覽及考察團,與當地企業代表交流意見,深入了解行業最新發展趨勢,並促進內地城市的合作。該活動不僅在內地舉辦,海外的展覽及考察團亦同樣進行,生產力局帶領團隊到訪卡塔爾、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地進行深入交流。
為了接觸更多企業,「The Cradle MeetUp」將會每季度舉行,務求加強中小企了解自身需求及對接,生產力局將與大學合作推出「線上出海自我評估」工具。
生產力局助力企業出海6招
●智能生產:工廠管理自動化
●資助計劃:包括BUD、EMF等政府資助計劃的諮詢
●專業服務:提供財務、法律、人才等諮詢
●國際標準/測試服務:提供國際標準及測試
●技術研發/評估:提供研發支援、應用及科技評估
●培訓及實地考察:職工技術培訓,企業參訪,人際網絡的建立及實地評估
「拼船出海」成港新時代重要使命
(記者 康敬)面對中美貿易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變局,盧金榮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全球供應鏈正從高度全球化走向區域化,在這關鍵時刻,香港的「超級聯繫人」與「超級增值人」角色更加凸顯,可以協助內地企業合規、高效地融入國際市場,「拼船出海」成為香港在新時代的重要使命。
港「超級聯繫人」角色更加凸顯
盧金榮表示,廠商會及旗下香港品牌發展局、CMA檢定中心與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近年推出涵蓋品牌建立、檢測認證、科技商品化、技術升級及市場拓展等多元服務,助力國貨揚帆遠航。他舉例,CMA檢定中心與海爾智家合辦聯合研究中心,推動樂齡科技國際化發展。中心亦正助力廣西、雲南的農產食品以香港為平台拓展國際市場。早前吉林省委書記黃強率團訪問廠商會,雙方亦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推動「吉字號」品牌走向世界,實現互惠共贏。
國際局勢雖然風雲變幻,但香港的國際聯繫優勢則愈發凸顯,盧金榮表示,下月廠商會將聯同多家機構合辦2025國際汽車及供應鏈博覽會,藉助香港的國際平台與制度優勢,助中國汽車走得更穩、跑得更快、行得更遠。
廠商會積極拓展國際合作
他坦言,作為國際經貿樞紐,香港肩負起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展現真實立體中國形象的責任。廠商會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發揮「民間外交」的作用,以會員企業在海內外的成功案例,破除外界對中國企業的偏見與誤解。
廠商會剛組團赴中東四國考察,深入探討新能源與基建合作機遇,彰顯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8月,廠商會亦將舉辦年度領事酒會,邀請近百個駐港領事機構,促進民間外交與商貿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