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一個荷香初起,甘霖澤被,夏木欣欣的上午,培僑中學的莘莘學子,迎來了他們2025年第七十七屆畢業典禮。
校監曾鈺成先生致辭歡迎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這位世界級的科學家擔任畢業典禮的主禮嘉賓。盧教授發明的「無創產前診斷技術」2011年開始臨床應用,至今有超過一百個國家廣泛使用,全球有超過一億名的孕婦受惠,盧教授因此在國際上被譽為「無創產前檢測之父」。他獲得的榮耀多不勝數,包括:英國皇家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的院士;費薩爾國王國際醫學獎、國家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化學、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獎、美國出生缺陷基金會醫學博士獎。曾校監對盧教授的傑出成就作最崇高的致意。
盧煜明教授致辭時表示畢業同學、家長和老師這六年來有美好的回憶,面對困難,有辛勞的付出,也有很大的成就。畢業典禮標誌着同學學有所成,同時亦是去感謝多年來照顧、支持和鼓勵自己的家長和老師的機會。前幾年的世紀疫情,全靠同學堅毅去面對,同學們應該有信心踏上人生的另一階段。盧教授讚揚培僑中學有悠久的歷史,訓練學生全人發展,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基礎和國民身份認同,兼具國際視野,能裝備畢業生去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面對任何的逆境時勇往直前。盧教授期望培僑的畢業生能成為有同情心的領袖,貢獻社會和國家。
盧教授表示培僑中學的辦學理念和香港中文大學不謀而合,訓練學生全人發展,文理兼重,期待九月時能親自在中大迎接同學。他總結自己的人生經驗,以四個「敢」字來勉勵同學。第一是「敢於學習」,盧教授多年來在中大教學和研究,到現在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新崗位,都需要敢於學習,終身學習;第二是「敢想」,盧教授在英國讀醫學院的婦產科時,知道孕婦都很擔心自己的嬰兒是否正常,但當時的入侵性檢測方法有風險,所以就想像能否無創檢測;第三是「敢做」,盧教授畢業後沒馬上做醫生,想先做研究,踏出個人的舒適圈,終於成功發明了「無創產前診斷技術」。所以盧教授希望同學能敢於嘗試和行動,以達成目標;第四是「敢要」。人生旅程很長,2010年發明的「無創產前診斷技術」已被他視為歷史,而想要開展新的研究──新的癌症測試方法。世上約有三成半的人因癌症不幸去世,盧教授就想能否有新的癌症測試方法,能早發現早醫治,拯救更多的生命。盧教授希望同學以這「四敢」精神來面對充滿不確定的將來,設定高的目標,創造精採人生。
接着,校長伍煥傑先生致辭,伍校長回顧了本屆畢業班同學不平凡的成長旅程。中一級時社會動盪,接着經歷三年的疫情。在困難中,同學有不同的學習經歷:學校成立中式步操升旗隊訓練班;以行山取代越野賽,設立健身室,添置網絡單車與划艇機,讓同學保持身心健康;推行電子教學,舉行網上開學典禮。
他指出在三年疫情期間,學校依然積極推進國情教育: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國情知識大賽;從內地請來中科院的院士到校進行科普教育,參與天宮課堂;以及陳蔓琳同學與宇航員陳冬的交流活動,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曲木之懿同學參與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儀式,讓他們感受先烈犧牲奉獻的厚重與祖國的偉大。2023年暑假,本屆學生向習主席匯報在培僑中學的學習經歷,並獲得習主席的親切回信!伍校長還報告了本屆畢業生陳日羲同學獲北京大學錄取;盧彥棋同學獲復旦大學錄取。伍校長勉勵畢業同學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勇敢邁向光明的未來。
伍校長接着報告剛完成的校外評核,指出學校的教育工作獲得正面肯定:學生守禮受教、責任感強,對祖國發展充滿關心;教師團隊熱愛學習、關愛學生,展現專業精神。伍校長最後展望學校的未來發展:循序漸近推進數字化學習,實行BYOD電子書包計劃;加強學生國際交流計劃和創科教學推廣,加強初中STREAM班課程;提升校園設施與環境,校園數字化管理和建設綠色校園。2026年是培僑中學創校80周年,學校將籌辦多項校慶活動,建設AI賦能教育大樓,設AI實驗室、智能教室和跨學科創新空間,打造一個全港共享甚至是世界教育界共享的AI教育學習社群空間。
最後所有畢業生,由曾鈺成校監頒授結業證書,而其他榮譽獎項,則由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長王偉明先生,盧煜明教授、教育局高級學校發展主任(東區)馮善盈女士,培僑中學校友會會長李詠怡女士,培僑教育機構董事黃瑞英女士、周志榮先生、周世耀先生、林友浮先生、盧富球先生和培僑中學家教會理事長施偉雄先生等頒發。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