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暨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剧目媒体见面会在上海举行。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携经典剧目《玲珑女》亮相,剧团主演季春艳等共同分享锡剧的独特魅力与传承发展脉络。
百年锡剧焕新机 沪苏情谊促交流
常锡剧,简称锡剧,别名常锡文戏,流行于沪宁沿线以及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东亮介绍道,本次参与梅花奖竞评的《玲珑女》作为剧团经典,历经六代传承,久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他着重赞扬了季春艳的专业素养,期待这部剧在舞台上再次绽放光芒。
随后,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莉讲述了锡剧与上海的深厚渊源。锡剧起源于江苏无锡和常州一带,有着三百余年历史。1911年,锡剧艺人王嘉大将其带入上海,此后,锡剧在上海这片文化经济沃土上蓬勃发展,众多锡剧老艺术家在此打磨技艺,形成独特风格。近年来,省锡的多部作品在上海收获热烈反响,此次《玲珑女》演出门票早早售罄,充分彰显了两地在戏曲艺术交流上的紧密联系。
剧团发展成果丰 多元运营促传承
立足百年深厚底蕴,剧团进一步开发了多元立体运营体系,为剧团长远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团长陆建伟介绍,剧团自1953年成立以来,已成为锡剧界的标杆。剧团人才辈出,姚澄、王兰英、沈佩华、周东亮等都是各个时代的领军人物。多年来,剧团创演约200个剧目,其中的《珍珠塔》《烛光在前》等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奖。
在运营模式上,剧团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五大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剧目创排与演出方面,剧团每年保持多部剧目的创作和复排,演出足迹遍布城乡。剧团还在江阴开设13个锡剧兴趣班,为锡剧传承培养后备人才此外,剧团还成立了锡江演艺有限公司,拍摄近20部涵盖多种剧种的电影,也拥有舞美制作基地,承接各类舞美项目。这种综合立体的运营模式不仅推动了锡剧的传承与发展,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经典剧目再雕琢 演员磨砺展风采
《玲珑女》重排导演韩剑英分享了复排这部经典剧目的挑战与创新。他表示,面对经典,既要保留其精华,又要融入新元素,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团队对剧本进行了精心精简,对手绢独特的表演元素进行了进一步创新设计。同时,韩剑英还对季春艳的表演能力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她能轻松驾驭复杂角色,为角色注入鲜活生命力。
季春艳回顾了与《玲珑女》的缘分,在众多老师的指导下,她从初入剧团时的懵懂学习,到如今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再到能借鉴其他剧种的表演手法提升自己。此次为了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她在体力、唱腔和表演上刻苦训练,力求将角色完美展现。
在媒体提问环节,季春艳回应了挑战《玲珑女》角色的困难。她提到,中评版剧本的调整增加了角色塑造的难度,需要充沛的体力支撑。在唱腔和表演上,团队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力求为观众带来更精彩的演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戏曲艺术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而《玲珑女》这样的经典剧目,承载着锡剧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有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相信《玲珑女》会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收获满堂喝彩,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爱上锡剧这一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