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奋斗谱写时代华章。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1670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邓晶就是其中一位。作为河北开滦集团的一位技术人员,她18年扎根一线,坚持不懈钻研煤制甲醇制作工艺,助力企业转型。
在河北开滦集团唐山中润公司,大型化工装置正开足马力生产。记者见到邓晶时,她正在对当天生产的700多吨甲醇做抽样检测。
全国劳动模范、开滦集团唐山中润公司甲醇分厂工艺员邓晶介绍,一块煤开采出来以后,在炼焦炭的过程中产生焦炉煤气,这就是生产甲醇的原料。甲醇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化工原料,应用广泛,可用于化工制造、医药、能源燃料和新材料等领域。
本世纪初,开滦集团从传统煤矿向现代煤化工转型。毕业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邓晶,以焦炉煤气制甲醇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开滦唐山中润,参与筹建甲醇分厂工作,几乎是从零开始摸索生产工艺流程。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邓晶与同事们就自主完成了甲醇系统的首次投产开车工作。然而刚投产不久,甲醇装置遭遇了第一次突发事故。
事后,邓晶说自己也很紧张,是日常的学习储备给了她底气。
爱学习、肯钻研,随后,邓晶以平均每年一个岗位的速度,将中控室内各个甲醇生产岗位技能全部吃透,成了厂里的“万能操作工”。随着开滦集团不断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邓晶更是要求自己要不断精进技术,创新不停步。
一次,一台设备的卸料口反复开裂,不仅影响产量更存在安全隐患。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停工15天更换设备,这也意味着要花掉大量的设备费。邓晶蹲守项目现场两个多月,最终设计出“增加旁通管路不停工检修”的改造方案,创下了业内同类装置“不停工检修”的先例。
为了一项技术改造,邓晶常常几个月吃住在工厂,被同事笑称“长在了工位上”。
正是凭着这股追求完美、不服输的“轴”劲儿,邓晶从一名普通煤化工一线工人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2014年,公司成立了邓晶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她和团队已先后完成创新项目60多个,她参与完成的技术改造累计为企业创效上亿元。
2025年,开滦集团研发出一种新材料“高强度聚甲醛纤维丝”,目前,产品已经打开了德国、荷兰等国外市场。甲醇是生产这种新材料的主要原料,邓晶又带领团队开始了新的工艺技改研究。
邓晶表示,不管从事哪个行业、哪个岗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做到了极致。技术工人的舞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广阔,发自内心地想要干出点儿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