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28日讯(记者 苏向东)国家档案局局长王绍忠今天表示,要加强档案文献申遗的顶层设计,推动更多具有中华文化代表性的档案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让中国记忆成为世界记忆。
当天,国家档案局在皇史宬召开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总结座谈会,交流申报工作经验,谋划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档案文献遗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世界记忆项目与世界遗产项目、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遗产类旗舰项目。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其中包括中国国家档案局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至此,我国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的档案文献遗产增至18项。
“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和亚太地区名录,是档案文献遗产工作服务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举措。”王绍忠说,要总结申报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档案文献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健全世界记忆名录体系,通过推荐、评选、宣传、活化利用等工作,推动全社会更加重视档案文献遗产,切实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王绍忠指出,要完善世界记忆项目在中国的发展体系,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文化大省可以建立省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要建好《世界记忆项目后备库》,鼓励各文献保管单位加强文献遗产价值挖掘,特别是鼓励多国家、多部门联合申报,真正把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档案文献遗产发掘出来、申报上去,努力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宣传好中国的档案文献遗产。
座谈会上,河南省、湖北省、国家档案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少林寺碑碣(566—1990)》《随州曾侯乙编钟》、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的情况和后续保护利用计划。外交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研讨。(完)